![]() | [中医][图文]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|
![]() | [中医][组图]中医抗疫!广州市第八 |
![]() | [中医][组图]治疗不孕不育、颈椎病 |
![]() | [中医][图文]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: |
![]() | [中医]国家中医药局:这7个资格证是 |
![]() | [中医][图文]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|
![]() | [中医]国务院修改《中药品种保护条 |
![]() | [中医]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|
![]() | [花类][图文]水翁花 |
![]() | [全草类][图文]白屈菜 |
![]() | [藤本类][图文]扶芳藤 |
![]() | [调查][图文]中纪委:个别党员干 |
![]() | [调查]患者怒告医院背后:目录上 |
![]() | [医药]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推 |
![]() | [新知]《自然》子刊综述:乳腺癌 |
![]() | [疾病预防]牙齿怎么缓解?5个小方法 |
文章导读: |
【药 名】:葛根
【拼 音】:GEGEN
【英文名】:葛根Kudzuvine Root、PUERARAE
【来 源】:为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野葛的块根。全国大部地区有产,主产河南、湖南、浙江、四川等地。除上述正品外,尚有同属植物食用葛藤 Pueraria edulisPamp、蛾嵋葛藤 P.omeidnsis Wang et Tang、甘葛藤P.Thomsonii BenLh,、三裂叶野葛藤 P.Phoseoloides (Roxb.)Benth.等的块根,在少数地区亦作葛根使用。
【功 效】:升阳解肌,透疹止泻,除烦止渴。
【主 治】:治伤寒、温热头痛项强,烦热消渴,泄泻,痢疾,癍疹不透,高血压,心绞痛,耳聋。 ①《本经》:"主消渴,身大热,呕吐,诸痹,起阴气,解诸毒。"②《别录》:"疗伤寒中风头痛,解肌,发表,出汗,开腠理疗金疮,止痛,胁风痛。""生根汁,疗消渴,伤寒壮热。"③《本草经集注》:"杀野葛、巴豆、百药毒。"④陶弘景:"生者捣取汁饮之,解温病发热。葛根为屑疗金疮断血,亦疗疟及疮。"⑤《药性论》:"治天行上气,呕逆,开胃下食,主解酒毒止烦渴。 熬屑治金疮,治时痰解热。"⑥《唐本草》:"主?狗啮,并饮其汁良。"⑦《本草拾遗》:"生者破血,合疮,堕胎,解酒毒,身热赤酒黄,小便赤涩。 "⑧《日华子本草》:"治胸隔热,心烦闷热狂,止血痢,通肠,排脓破血,敷蛇虫啮。"⑨ 《开宝本草》:"小儿热痞,以葛根浸捣计饮之。"⑩《医学启源》: "除脾胃虚热而渴。"(11) 张元素: "发散表邪,发散小儿疮疹难出。"(12)《纲目》:"散郁火。"
【性味归经】:甘辛,平。①《本经》: "味甘,平。"②《别录》: "无毒。生根汁,大寒。"③《纲目》: "甘辛,平,无毒。"
入脾、胃经。①张元素: "通行足阳明经"②《本草新编》: "入胃,又入肺。"③ 《本草求真》: "入胃,兼入脾。"④《要药分剂》: "入胃、膀胱二经,兼入脾经。"
【用法用量】:内服:煎汤,1.5~3钱;或捣汁。外用:捣敷。
【用药忌宜】:①张元素:"不可多服,恐损胃气。"②《本草正》:"其性凉,易于动呕,胃寒者所当慎用。"③《本草从新》:"夏日表虚汗多尤忌。"
【别 名】:干葛(《阎氏小儿方》)、甘葛(《滇南本草》)、粉葛(《草木便方》)、葛麻茹(《陆川本草》)、葛子根(《山东中药》)、黄葛根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、葛条根(《陕西中药志》)。葛(《诗经》)又名:鸡齐(《本经》)、XIGU草(《说文》)、鹿藿、黄斤(《别录》)、黄葛藤(《天宝本草》)、野扁葛
【处方名】:葛根、粉葛根、粉葛、干葛、甘葛、煨葛根